【白衣天使】伊院ICU前線護士繼承母親照顧確診患者 明白母親沙士時因工作「離家不回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10/13 08:00

最後更新: 2020/10/13 13:22

分享:

分享:

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註冊護士江啟聰指,疫症期間自己由2月搬到酒店自我隔離5個月,孩子由妻子獨立照顧,令他感激不已。(梁偉榮攝)

新冠肺炎疫情襲港9個月,本港公立醫院的深切治療部,每天均承載着不同的重症病人,走到前線工作的醫護時刻也要面臨高風險的感染危機;有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的前線護士繼承母親衣缽成為「白衣天使」,走上前綫照顧確診患者;為保護親人,寧與妻子及初生兒暫別,工作期間搬往酒店自我隔離5個月。

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(ICU)有約80名醫護,當中約一半為抗疫小隊成員,由第一波疫情起,部門共接收了38名確診患者。在該院ICU工作已8年的註冊護士江啟聰,自爆發疫情起便加入前線照顧確診病人。

他憶述,年初新冠肺炎襲港時,因不知其傳染率及死亡率,坦言「不擔心就假」,且當時他剛為人父,「很擔心家人的健康,擔心自己在防止感染及控制的工作上有錯漏,中招後會感染到家人。」故2月中起便搬到酒店自我隔離5個月。他感激妻子的支持,因隔離期間由她獨力照顧孩子,且從不對其工作有任何怨言。

在ICU工作的吳榮耀醫生(左)及註冊護士江啟聰均指若未來疫情再次反彈,自己仍然「很願意留守」,惟盼望市民別因「抗疫疲勞」而放鬆心態,可與醫護齊心抗疫。(梁偉榮攝)

他更分享,自己的母親同樣是醫護人員,於聯合醫院工作逾20載,曾經歷沙士防疫一戰。

沙士時自己仍是個中二、三的學生,對疫情感受不算深,但眼見媽媽常常不在家,留下父親、哥哥跟我。作為她的兒子,當時我只覺得她為工作放棄了家庭是十分不值得,但今時今日我體會過後才發現原來真的會很兩難,原來做這份工作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要面對這些困難,才明白自己當時並不理解母親,其實她為家人健康才會選擇隔離自己不回家。

他表示,現時兩母子互相分享彼此心聲時,母親更以過來人的身分安慰他,說「疫情總會過去」,而受到母親的鼓勵,亦令他愈發覺得醫護工作充滿意義。

疫情下亦發生不少令他難以忘懷的事情。他記得,有一名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60多歲男患者,「他剛上到深切治療部已要用人工心肺機,情況十分不樂觀」,他指以往若遇患者彌留之際,院方可通融其家人與患者「見最後一面」,但疫情下醫院謝絕探訪,遂想到可以以手機視象讓他們「相見」,

當時我拿著電話對著病人的樣貌,患者家人看到他插著喉管、臉色很差,忍不住一下子情緒爆發起來。

見證著生離死別,令他感慨道,

我當時覺得,連死都無辦法見最後一見,內心很不安,但卻無能為力。最後該名男患者離世,我向家人解釋院方的難處,幸得對方理解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洪芷晴